廣化老和尚紀念共修會

廣化老和尚‧行誼錄

2.記 廣化律師春風化雨二三事
編輯委員會
「培育僧材、續佛慧命」是 廣化律師一生努力的目標。老人家深深體會到:唯有僧格健全的分子,才能護持正法,令之久住。所以培育健全的僧材,變成 廣公一生主要的工作之一,是老人家以全部心血灌溉的對象,在其生命中居有絕對重要的地位。老人家不僅如世間慈父般「望子成龍」的教導著、關懷著、呵護著學僧弟子;更是以「持戒念佛」為修行宗旨,如善導明師般的帶領學僧弟子渡過險厄的輪迴漩渦。以下試著將 廣公由早期至晚年,教導學僧弟子的方法與理念中溫馨的事蹟,略述一二,分享一切有緣見聞的行者。
 
  民國五十一年, 廣公在新竹青草湖靈隱寺辦純男眾佛學院,開始了「僧伽教育」的序曲。當時的學僧有比丘、也有小沙彌十餘人, 廣公對比丘學僧很嚴格,而對小沙彌則如慈父一般的教導與愛護。比丘僧學習的重點偏向理解,而小沙彌則以背誦為主,寒暑假期中,常常讓小沙彌背誦經典,如《金剛經》、《彌陀經》、《普門品》……等等。
 
  每天晚自修後, 廣公讓小沙彌在睡覺的通舖上拜佛。通舖的前方,用木板釘了一個架子,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聖像,前面點了一盞小油燈。 廣公集合小沙彌禮拜觀世音菩薩,他自己站在後面大聲念:「消業障、開智慧、增福德,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念完,小沙彌就五體投地的禮拜下去。每晚都要禮四十八拜以後,才讓小沙彌休息。夜間,當 廣公自己做完課後,會再去巡寮,替小沙彌蓋被子。豆點般的小油燈,拉長了老人家瘦弱的背影,也將老人家慈祥的容顏深植在小沙彌們的心田之中。
 
  由於台灣早期的學佛風氣不是很普遍,為了宣揚佛法,培育講經的僧材是必須的。 廣公教導學僧雖是以道心和僧格的養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向,但也時常勉勵學僧要以「三藏法師」為學習的目標。為了訓練學僧講經弘法, 廣公讓學僧上台演講,自己站在教室後面觀察聽講。等學僧講完了以後,老人家再加指導生動的手勢和語調。倘若有機會可以讓學僧出外弘法,或講簡單的開示,老人家一定把握機會,很歡喜的安排學僧輪流上場。為了鼓舞士氣,老人家還特地去訂做錦旗,上面寫著四個大字  幼獅初吼,送給出外演講的學僧。 廣公的善巧和慈悲,令學僧們充滿了高昂的士氣和信心,其門下多出弘法龍象,也是必然的結
果。
 
  後來因緣變遷,全體師生轉移到台中南普陀寺,成為南普陀佛學院第一屆學僧。畢業之時,老人家諄諄叮嚀:「為龍為蟲,端看擇師而侍、擇友而交。」天下慈父之心,亦不過如此。
 
  「辦學育僧」是 廣公用以續佛慧命的重要方式,所以不管物資環境是如何的艱辛困頓,老人家依然堅持到底。儘管每天面對的是滿桌的滷竹筍、炒筍絲、竹筍湯,學僧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倘若有人供養較好的糕點,老人家必定把全部學僧叫來分享。 廣公不僅在生活上與學僧打成一片,在教學上亦是一視同仁、有教無類,只希望儘量能給學僧弟子多一些。
 
  在佛院讀書的學僧,大家都來自不同的道場,而且出家前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些學僧世俗習氣較重,一時無法改變,老人家總是以身作則、慈悲教導,並且善用種種方便來改變他們。 廣公常說的:「僧材難得,脾氣慢慢改,沒關係!年輕人,火氣總是比較大一點。」但是若遇到自己的弟子犯錯,那就要嚴格的罵一頓了。有時候弟子會抗議:「為什麼只罵我?為什麼不罵他?」老人家只有回答:「誰叫你是我的徒弟?」這就是老人家「罵徒弟、教學生」的方式。
 
  廣公常常告誡同學:年老以後才能收徒弟,並且一定要好好觀察這個弟子是否適合出家,若不是出家的根器,絕對不可濫收徒弟,以免敗壞佛教。若是收了徒弟,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不可以放縱不管。因為若是為人師長沒有好好教育弟子,弟子若是造了罪業,師長也要承當過失。並且常舉一則「養徒不教師之過」的故事告訴大家,其內容記載於《戒學淺談》頁一四八 一四九云:「《五百問經》說,迦葉佛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度了很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弟子經常做不如法的事,而做師父的不提醒他,也不管教他。由於他不斷的造罪,使得他命終之後墮落為龍身,牠的鱗片裡有各種的蟲子噬咬著牠,令牠全身都是難堪的痛苦。後來,牠實在忍受不住了,就觀察自己的宿命,想知道自己過去生中到底造了什麼業,要受這樣痛苦的果報,一作觀才知道牠的前生是在人間作沙彌時,自己不持禁戒,師父也不調教、也不管,所以才墮落為龍身受苦報。知道了宿命之後,牠就起了瞋恨師父的念頭,決心要找師父報仇,正當牠在發這個瞋心的時候,剛好看到牠以前的師父與五百人乘船要渡海,當船行到海中央的時候,這條龍就興風作浪,游出水面攔住了船,要捉牠的師父報仇,同船的人問牠原因,牠就把以前的事情告訴他們,眾人聽了以後,也莫可奈何,為了全船人的生命,就要去捉比丘交給龍,那位比丘說:你們不用來捉,我自己會跳下去,於是就自己投入水中,喪失了生命。這是《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第十卷二十五頁上面記載的故事。另外,《四分律》也有記載,作弟子若是犯了十四種過失,師父知情而不問過,得重罪。」
 
  基於這樣的理念,所以 廣公教導自己的弟子是嚴格的。弟子如果有犯錯,絕無包蔽,一切秉公處理。例如有一年夏安居期中, 廣公的一個弟子──還只是沙彌的學習階段,有一天因為俗家母親有事必須回去一趟,就向訓育主任請假,沙彌雖是隨學,還是要做「七日法」,沒有做七日法就回去了。等事情處理完畢,到了隔天早上才回來。一回來,老和尚馬上請侍者去帶沙彌到方丈室,告訴沙彌說:「你破夏了。」沙彌說:「我有請假呀!」老和尚告訴他:「你沒做七日法,所以算是破夏。破夏的人不可以分安居僧的利養,在這期間你如果有須要什麼東西或是要買什麼,儘管跟我說好了。」由於南普陀寺是「利和同均」,供養安居僧的利養就是平均分給安居僧,而破夏的人就不能分得利養,當天晚課過後,老和尚就當眾宣佈:「今年結夏還算是平靜,但是很不幸的是□□第一個破夏。」老人家也趁這個機會再警策大眾,珍重安居。
 
  住持十方叢林道場, 廣公對待所有住眾、學僧與弟子是一律平等的,儘管南普陀寺眾與學僧,每月都有固定的單金,但是老人家慈悲照顧大眾,為了讓大眾安心辦道,不必憂慮金錢方面的事,只要有人須外出辦事或看醫生,向老人家稟白,從出門坐計程車的車錢算起,包括午餐、飲料、醫藥費、回程車費……等等,只要開口說個數字,老人家如數照給,回來以後也絕對不會盤問金錢的去處。 廣公對住眾、學僧、弟子的信任與照顧,令所有的人都點滴感恩在心頭。
 
  廣公教導學僧弟子,不僅具有中國傳統師道(傳道、授業、解惑)的美德,更匯合佛法中的慈悲與方便,於是兼具經師、人師於一身。又加以老人家戒行莊嚴,以身作則,引導學僧步上解脫大道,學僧弟子敬佩信服 廣公的言教、身教,師資相攝間,共同成就了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因緣,此是老人家一生「培育僧材」的成果。老人家已為後世為人師者樹立了非常美好的典範。長行至此,續以偈文頌之曰:
 
 培育僧材 續佛慧命 望成龍
 住持正法 僧格健全 是所賴
 一生心血 灌溉對象 唯學僧
 關懷呵護 明師善導 脫輪迴
 嚴格比丘 愛護沙彌 教無類
 大僧沙彌 理解背誦 緣根器
 帶領沙彌 禮拜觀音 增福慧
 五體投地 通舖權當 佛殿用
 唯恐沙彌 睡著受涼 夜巡寮
 慈祥容顏 深植學子 心田中
 訓練學僧 講經說法 費苦心
 機會教育 輪流上場 怯心除
 鼓舞士氣 幼獅初吼 贈錦旗
 慈悲善巧 弘法龍象 出門下
 驪歌聲起 殷殷叮嚀 務謹記
 為龍為蟲 善擇師友 是所囑
 環境雖艱 辦學育僧 旨不改
 滿桌一味 滷筍炒筍 加湯筍
 同甘共苦 師生一心 不氣餒
 以身作則 慈悲教導 改舊習
 年輕僧材 畢竟難得 勿操急
 呵責弟子 善誘學僧 有寬嚴
 告誡同學 年高德劭 方收徒
 養徒不教 乃師之過 須謹慎
 經載縱徒 不檢戒行 墮龍身
 難堪痛苦 宿命得悉 師不教
 瞋毒含恨 誓報此仇 覓時機
 適師乘船 興風作浪 舟幾覆
 危眾生命 比丘知罪 自投溺
 四分亦言 師不教徒 得重罪
 基此理念 嚴管徒弟 乃悲心
 利本同均 徒若破夏 離僧數
 雖是沙彌 罰比大僧 不包蔽
 趁機教育 警策眾等 珍安居
 十方道場 眾僧弟子 平等待
 四事供養 如數給予 不盤問
 照顧大眾 安心辦道 無後憂
 受益學子 感恩點滴 駐心頭
 經師人師 兼具一身 顯美德
 身教言教 學僧敬服 相學習
 培育僧材 樹立典範 有楷模
 春風化雨 謹述廣公 二三事

 
     —錄自《僧伽》第八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