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化老和尚紀念共修會

廣化老和尚‧行誼錄

13.道風可待成追憶...................... 泉悟法師
泉悟法師
              
娑婆戒月漸矇矓,
午夜夢迴憶慈容。
嚴淨毘尼誠希有,
拙筆難描細行蹤;
持戒念佛猶在耳,
諄諄遺誨事已空。
他年淨業功成日,
彩蓮深處願重逢。
  


  細擦著佛前的褪色木魚,深深感嘆著時光的飛逝。 上人以七十多歲的高齡,自利利他圓滿而上生安養,不覺間已三個春秋了, 上人的身體雖然不在,但德行的精神仍然縈迴腦際,他老人家到底留給弟子、學生、乃至佛教界些什麼?就是修行!打從 上人剃度的那天開始,就立志走律宗的路線,戰戰兢兢的行持本分,幾十年來不敢放鬆。在現今的末法時代,能一板一眼的履踐比丘戒條,深入探討二部戒律,畢竟是鳳毛麟角。
 
  上人的修持,不尚玄談,家風是「持戒念佛」。這持戒念佛,在事上以何種目標為準呢?記得昔年(民國七十八年)的一次晚課後,上人有明確的開示:「持戒念佛應以唐朝之清涼國師所行十事為榜樣:
一、體不捐沙門之表;
二、心不違如來之制;
三、坐不背沙界之經;
四、性不染情礙之境;
五、足不履尼寺之塵;
六、脅不觸居士之榻;
七、目不視非儀之綵;
八、舌不味過午之餚;
九、手不釋圓明之珠;
十、宿不離衣缽之側。」
  末學在親近 上人的歲月中,發覺 上人對以上之標準,條條做到,真堪為沙門模範!至於其他的種種細行,如:口不談世俗雜事、不隨地吐痰、不單獨與女眾會面,食藥、長衣等必定作法,自定功課必定完成……。從旁仰觀 上人的生活方式極有規律,早、晚必定隨眾上殿,其他如聽經、誦經、自修、講學、用齋、會客、休息等,均有時間性。每日夕陽西下,乘坐輪椅出露台,面西念佛,直至日沒,再手持鋼架子,練習步行。遇有風雨,則退至客堂內,活動依舊。  上人雖然志在西方,但對於滯留娑婆的歲月,是一步也不放鬆的。 印光大師有云:「若欲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舉凡聖賢所傳述之道德仁義、孝慈廉節,均須全力奉行,方能蒙佛垂慈接引,帶業往生。」 上人在日常之口頭開示中,亦總不離聖賢及倫常之道,茲舉一例:某朝有一孀婦,守節到老,子孫及當地人士,勒石造一「節婦碑」以流芳後世。工甫成,忽一雷打下,劈一角。婦聞知,即把髮髻打散,面天上香長跪,至心懺悔:「年輕時偶對小叔起一歪念,實有虧節婦之名。」雷遂平息。 上人強調,修行要在起心動念上作觀察。
 
  末學在參學大陸佛教界期間,曾聽聞一位跟隨果老和尚禪修的老修行表示:昔年高旻寺的禪堂規定,每年只有年初一的上午,可以外出自由活動半天,其他日子全年禁足,若有私自外出者,一經發覺即須接受出院的處分。像這樣高峻的門風,在現今的時代背景,是難以實施的。末學發覺 上人的修持,可符合古德的要求,在記憶中, 上人除了重病入院(甚少)、投票選舉、及在民國八十五年傳戒期間,帶領新戒托 及露營外,絕少外出。且在寺內的活動範圍,止於三樓左翼之佛殿、教室、方丈寮、露台四處,長年如是,若比起高旻寺的大界來說,是狹小得多了。所謂「平常心是道」,要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常下去,是要講功夫的。
 
  上人除了在身教、言教上能攝眾外,其依律辦學的成果,亦獲得大眾一致肯定。 上人自民國七十七年接掌南普陀寺後,即日停止納骨塔之進位及往生牌位,並重辦第三屆佛學院。面對龐大的開支, 上人並不做經懺佛事、不對外化緣、亦不對寺內的信眾求助,在年復一年的默默耕耘下,不單數十位住眾的生活無憂,還把中古之齡的南普陀寺逐步翻新,購入教學所須的新設備,並發行一些相關的佛學書籍和錄音帶到海內外。八十四年成立「中華南普陀淨戒學會」,同年把寺內一所只完成水泥架構的舊房子,內部裝修成有完善設備的戒場,並於民國八十五年進行傳戒。其中所需要的經費,都在 上人「持戒念佛」的實踐中一一解決,不帶給任何人煩惱。 上人從不誇口自己的成就,反而引經據典,說每一個住眾、每一個戒子都帶來了自備的福報。
 
  物有成住壞空, 上人的肉體雖然逝去,但所留下的精神遺產,對追隨者而言無不是難忘的回憶。在 上人住世的最後十年中,遍受病苦的磨練,但是在逆境中 上人愈戰愈勇,終於在民國八十五年,實現了出家以來許諾的願望  傳戒,並在戒期中感得海長老、戒長老協同主戒;雲長老、俊長老、參長老、海長老、裕長老、慈長老等大德慈悲開示,把整個戒會的氣氛推到最高潮。
 
  上人通過顫抖的肢體、剛毅的眼神、嚴肅的語調,表現出一種對生命的不屈、對戒律的堅持、和對修行的自信,往往給在場的見聞者,帶來莫大的鼓舞。在往生的前一個禮拜, 上人替新戒子講授比丘戒,在往生前三天, 上人還對戒場引禮法師作有關「早齋吃饅頭是否如法」的開示, 上人為法忘軀,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末學常為自己慶幸,此生得以親近力挽狂瀾、獨當一面的大善知識,且又深愧未能認真依教奉行,得過且過。修行的目的在於離苦得樂,如今 上人已經達到,祈願 上人在彩蓮深處,早證無生法忍,再迴入娑婆,一一廣度有情。南無阿彌陀佛。

  —寫於民國八八年—